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是我国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重要基地之一,源于上世纪50年代国内首批创设的“无线电物理”和“半导体物理”专业,特色鲜明,1984年成立“信息物理学系”、1994年更名“电子科学与工程系”,2009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与“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重组,成立“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获批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拥有国家发改委半导体节能器件与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芯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传感与成像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作为第二单位获得了首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作为首席单位获得了首批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固态照明与节能电子”。依托这些科研平台,学院坚持以科学技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以及省部、地方和大型高科技企业合作的研发项目,产生了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研经费也有较大增长,近5年来竞争性经费年均到帐1.5亿元。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学院加强政产学研结合,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组建了南京南大光电工程研究院、江苏省伟志电子(常州)有限公司郑有炓院士工作站等一批重要合作基地,使自身的科研成果得到系统、持续的转化,也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目前,学院用于教学科研方向单台套购置价格超过50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共计232台/套,包括购置价格超过1000万元的设备2台/套,500-1000万元的6台/套,100-500万元有111台/套,50-100万的有113台/套。这些设备中,部分纳入了学院的学科平台,由专人负责资产管理、使用培训、操作使用、维护保养以及对外开发使用;另一部分在各课题组的设备由课题组指定人员进行资产管理,由课题组负责使用、保养和开放使用。
学院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按照《南京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南京大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合同管理办法》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执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收费标准已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和财务处备案。
为加强管理,学院于2023年起开始采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对我院公共平台设备实行培训申请、预约管理、许可管理、送样管理、技能管理、实时监控、实验统计、评价统计、用户管理等等全方位智能化管理。